市州观察丨沐川魔芋的“奇幻漂流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沐川县底堡乡水月村,连片的防晒网为魔芋营造舒适的生长环境。 王荣刚 摄
3月25日19时,位于乐山市沐川县的四川森态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态源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内依旧灯火通明,公司总经理刘磊来回巡检。“这些产品马上就要出海,不能有丝毫马虎。”他的目光落在一摞包装好的产品上。再过几个小时,这批魔芋制品就将装车发往欧洲。
与此同时,在8000多公里外的法国巴黎,当地时间中午12时,法国T&T食品公司董事长奇姆正在享用他的午餐——一份森态源科技公司出产的魔芋意大利面。5年前,他将沐川出产的魔芋制意大利面引入法国市场,如今“沐川产”产品已占到法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20%。
沐川魔芋如何走到法国巴黎的餐桌上?在刘磊看来,是“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和“品牌价值链”的协同发力,促成了这场“奇幻漂流”。
做深加工链
“解锁”发展上限
沐川魔芋的“出海”路,始于加工链条的革新。
20世纪80年代,沐川出现了第一批生产魔芋豆腐的家庭式作坊,刘磊家便是其中之一。他回忆,2005年家中的魔芋作坊升级成了魔芋加工厂,但瓶颈也随即到来。
“利薄还少销。”刘磊告诉记者,当时每公斤魔芋豆腐只赚2分钱,同时受限于保鲜及物流条件,产品只能覆盖沐川周边的乐山、宜宾及成都部分市场,“这几乎‘锁死’了魔芋加工的发展上限。”
这也是沐川魔芋产业发展的共同困扰。沐川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以前,沐川魔芋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几乎没有变化。
如何打开这把“锁”?刘磊从日本同行身上找到了答案——在日本,魔芋被开发成上百种低热量健康食品,形成了一个价值千亿元的庞大产业。
为了丰富产品类型、联结海外市场,2012年沐川的魔芋企业开始研发魔芋果冻、魔芋面等新型产品。2015年,在德国科隆食品加工展览会上,奇姆“用魔芋面代替意大利面”的合作提议让刘磊眼前一亮。
经过一年的试水,魔芋意大利面凭借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等优势成功打开了欧洲市场;随后魔芋膳食纤维、魔芋代餐粉、魔芋米等5大系列上百种产品陆续在沐川诞生,并相继打入美国、澳洲等地市场。2022年,仅森态源科技公司就实现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出口创汇居全国魔芋行业第一位。
3月25日,沐川县底堡乡花园村,村民正在地里种植魔芋。 翁成 摄
打通供应链
保障增长动能
3月25日,早上6时,家住沐川县底堡乡的杨小波在田里翻弄着塑料薄膜下的魔芋种子:“状态不错,应该可以顺利在清明节后移栽。”
魔芋种子要在8摄氏度以上才能存活。这是他第一次用覆膜技术让魔芋直接在田里“保温”,如果成功,就不用再搭保温大棚,种植成本将降低10%左右。
对此感到欣喜的还有沐川县农业农村局魔芋中心主任郑超文——种植成本降低将吸引更多经营户进入魔芋生产链。
近年来,以森态源科技公司为龙头,沐川魔芋产业瞄准外销市场扩展迅猛。然而,产业链上游却出现了部分空缺。
“四年前,沐川鲜魔芋产量不足本地加工企业需求的十分之一。”郑超文介绍,本地的加工企业不得不辗转云南、贵州多省采购原料,“运输成本增加的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扩张速度。”
从2021年起,沐川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出多种奖补引导措施,在大楠片区大力发展魔芋基地,通过引进重庆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当地逐步形成了从种苗培育到产品初加工的全生命周期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沐川已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50家,建成魔芋生产基地40000亩。刘磊告诉记者,2022年本地产鲜魔芋已可满足企业近半数原料需求。
村民展示丰收的魔芋。 沐川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提升价值链
做大品牌影响
整理场地、调试设备、完善绿化……3月26日,沐川县魔芋科技示范园内,上百名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园区投用前的收尾工作。
这是一个集品种展示、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农旅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预计4月中旬交付给森态源科技公司运营。“目的在于打好两张牌——区域公用品牌及企业品牌。”郑超文说。
目前,魔芋意大利面等精加工产品利润率只有5%左右。现实压力迫使企业寻找更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方案。“我想到的解法有二。”刘磊说。
其一是跳脱渠道依赖,打造独立品牌。在魔芋奶茶、魔芋代餐粉等通用的轻食产品之外,通过分析川渝地区饮食习惯,森态源科技公司正研发一款新产品——魔芋小面,用于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
其二是借势地方发展机遇。刘磊希望,通过运营沐川县魔芋科技示范园来拓展农旅融合项目,同时助力当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乐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沐川魔芋”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定,下一步乐山将把“沐川魔芋”在内的当地特色农产品打包在一起,打造一个乐山的市域农产品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