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传统的手艺“穿针引线”提质量|世界微速讯
原标题:普通机器无法达到的工艺精度,她们用手工一寸一寸“丈量”
(相关资料图)
现下,是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是机器替代人力的时代。然而,在油田电泵生产中的定子制造工序,普通机器根本无法达到所需的工艺精度。
装备制造集团力神泵业有限公司电泵制造厂下线班员工便保留最传统的手艺,用手工一寸一寸“丈量”,穿取电磁线。
“此工序,需要依据定子的长短,利用相应长度的替针将电磁线穿入其中,再将电磁线缠绕在定子内的槽孔中定型。定子下线的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工艺程序也异常复杂,目前也没有机器可以完成此项操作。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手穿人拽的传统穿电磁线方式始终没有改变。”4月19日,下线班班长黄彦秋向记者介绍说。
用“手”感知,用“眼”观察,用“心”研究。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透明的玻璃房里,一台台定子整齐排列,定子的两端分别坐着一名女员工。两人用替针做牵引,在一厘米见方的槽孔内反复穿取电磁线。她们时而用胶锤和整形棒对定子内部的电磁线进行敲打和调整,时而用白布擦拭壳体内部,使其干净整洁……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下线班员工将定子下线的技艺练得炉火纯青,只要看一眼,都能把握线型与每项电磁线的间距,达到数值平衡。
下线班员工不光会下线,还能在“穿针引线”中发现不足,提升定子质量。
班长黄彦秋是一个有着17年工作经验的定子下线“老手儿”。前不久,在下线过程中,她发现个别小功率定子在三相绕组不平衡度检验时,出现不符合工艺要求的情况,需要返工拆卸。这一情况,不仅会造成生产成本和劳动力的大量浪费,还容易延误产品的交付日期。
于是,黄彦秋在班组集思广益,决定对绕组的嵌装进行精细调整。她将最长和最短的电磁线长度差值控制在1米以内,使测得的三相绕组不平衡度符合了工艺要求。这一改进,不仅优化了技术指标,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还使潜油电机的使用寿命得到进一步延长。
用娴熟的技艺精雕细琢,用巧手和智慧穿出一台台精品定子,下线班员工默默助力“大庆力神”打响金字招牌。年初至今,这个班组共完成定子下线长度17万余米。
文字〡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朱丽杰
图片〡通讯员 杨梦迪 庄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