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指数负增长:矫枉过正,呼吁货币政策更加宽松
2023年7月份的物价指数刚刚发布,是同比去年同期是降了0.3%,物价指数出现负增长在过去20年物价的历史上只发生过三次,一次是08年的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在2009年的一二三月份,当时物价指数出现过三个月都是同比负增长。
另外一次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发生之后,在6月份7月份8月份,大约我印象中也是有三个月出现了同比的负增长。
你会发现实际上物价指数出现负增长,这在中国过去最近20年的经济史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资料图】
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一般来说是需要有一定的物价温度的,物价温度我们用一个指标量化来表达,通常需要1%~3%之间的物价的温和上涨,能够反映一个经济整体供需都是比较旺盛的。
如果物价指数出现了负增长,有一个经济学的术语叫通货紧缩,虽然可能中国当前的经济不可以用通货紧缩简单来表达,但至少说明需求似乎比较疲软。
怎么能够走出当前的所谓的需求疲软、物价疲软的状态?实际上我想过去的这两次面临物价负增长,当时的货币政策的选项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首先来想一下,在08年发生了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出台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另外我们看到货币政策的利率水平大幅下降,同时整个社会的信贷投放大幅增长,也就是说从货币政策的选项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甚至我的印象中在08年包括在09年年初的时候,购买房子的贷款利率,甚至最低可以享受到7折贷款利率的优惠,从98年房地产市场化以来,第一次出现房贷利率的优惠,也就是从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09年那个时候来开始的。
第二次我们再来看一下,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发生之后,在全年中国经济的增速2.3%,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这40年时间里边中国的经济增速几乎最低的一个年份了,我们怎么来走出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呢?我们来看一下,当时也是从3月份开始,中国就开始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表现为是信贷的投放,然后是一路的降息。
这是我们走出了所谓货币通缩区间的过去的经验做法,可能一谈到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多朋友都会问说难道通过货币政策能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的问题吗?能解决结构性的问题吗?
在我看来显然是不能的,但是至少让物价恢复到一个相对健康温度的水平,恐怕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会是一个必然的选项。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目标首先是物价,然后可能在中国会考虑经济增长,在美国可能考虑的是什么?是就业率的水平。
也就是说物价指数本身就是货币政策要来考量要来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选项,当前的物价指数已经进入到负增长的区间里边了,显然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的宽松,当然了除了货币政策之外,其他方面的改革也不能停下来。